在寧夏中衛市,“拓老七”廣為人知,成為中衛的一張名片。拓老七是一個品牌,也是一個人名。近年來,拓老七以幫助中衛山區農民解決優勢特色農產品銷路為出發點,創新制造了高附加值、易于運輸的軟梨汁、高鈣果汁等飲品,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對農產品的限制,產品暢銷陜甘寧地區,成為帶動農業發展、農民增收的優秀企業家。
從中衛市區驅車沿著黃河向南行駛70多公里就來到了南長灘村。南長灘村地處香山腹地,黃河劈山而過,在南岸沖積了一片二三公里長的灘涂,因此得名南長灘。南長灘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,村民據傳是西夏拓跋部落的后代,拓老七就是其中一員,大名拓萬總。得益于黃河水澆灌,南長灘土地肥沃,阡陌縱橫,古樹參天,出產的軟梨子和紅棗品質上佳。由于群山環繞交通不便,加上黃河峽谷阻隔,千百年來,南長灘一直不被外人所熟知,村民們半農耕半放牧,雞犬相聞怡然自樂,過著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生活,堪稱世外桃源。然而交通阻隔在留住美景的同時,也給南長灘村發展帶來了嚴重阻礙,農產品的銷售即是其一。
南長灘依山傍水人多地少,村民們并不富裕,軟梨子和紅棗是當地主要的優勢特色農產品。如何解決軟梨子和紅棗銷售難題、幫助村民們增收?2009年,做餐飲酒店業多年的拓萬總決定幫村民一把,他想了個辦法,將軟梨子做成飲料賣而不是賣梨,這樣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有效解決運輸成本高的難題,也解決軟梨子存儲的難題。為此他成立了西部棗業有限公司,在加工銷售南長灘紅棗的同時,重點進行軟梨汁研發。拓老七化工專業出身,又有餐飲行業經驗,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當年就研發成功軟梨汁,成為全國首個軟梨汁飲品,并將產品商標注冊為“拓老七”,在凸顯產地特征和文化特色的同時,也將自己的名譽交給了產品和市場,逼迫自己做好這個品牌。
將軟梨子做成軟梨汁,打破了時空限制,實現了產品向商品的轉換,受到了市場的歡迎。中衛人將僅在冬季吃軟梨子的習慣改變為一年四季喝軟梨汁,無論是聚餐喝酒還是饋贈親友,“拓老七”軟梨汁都是消費量很高的飲品。“每年消化軟梨子60萬斤,年產軟梨汁200多萬罐,產值2000多萬元。”拓萬總介紹說。這一產量不僅解決了南長灘村軟梨子的銷售難題,也解決了附近村莊軟梨子銷售難題,帶動數百戶農民實現增收。
飲料市場品牌眾多競爭激烈,近年來產品消費開始轉型升級,人們對綠色天然飲品的需求呈上升趨勢。拓老七緊扣這一主題,嚴把質量關,從供給端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天然飲品。“原料一直是精挑細選的上等軟梨子,我們只是在飲品的口味上不斷進行微調,以便讓消費者喝著感覺更好。”拓老七介紹說。目前,“拓老七”軟梨汁銷往陜西、甘肅等市場,由地方品牌成長為區域性品牌,知名度和美譽度在不斷提高擴大。
作為一個有擔當的企業家,近兩年來,拓老七又研發了高鈣果飲料,動因是中衛市山區農民種植的高鈣果銷售困難。中衛市是中國硒砂瓜之鄉,硒砂瓜種植面積在百萬畝左右。由于硒砂瓜種植年限有限,為了在不遠的將來接續硒砂瓜產業,保證山區農民繼續增收,中衛市引進了高鈣果,種植面積已達7000畝左右。“高鈣果營養豐富,飲料已經投放市場,消費者反映不錯。”拓老七說。去年中衛市被確定為全域旅游示范市,為了支持旅游業發展,拓老七將產品系列延伸到文化旅游領域,研發了“拓跋貢”系列白酒,也已投放市場。
人與品牌相映紅。8年來,在創新與堅守中,憑借著擔當精神與工匠精神,拓萬總打造了“拓老七”這個富民品牌,而“拓老七”也成就了拓萬總這個優秀企業家,企業家和產品合為一體,成為社會共同的財富。(余柏龍)